在《後浪》將近四分鐘的視頻裏,國家一級演員以時而慷慨陳辭,時而娓娓道來的方式和當下 B 站的年輕人用戶們進行了一場深度的對話交流:
這是最好的時代✝️:“科技繁榮㊗️,文化繁茂🙆♀️,城市繁華,人類積攢了幾千年的財富🧑🏻🦯,所有的知識、見識、智慧和藝術都可以被盡情享用🍁。”
其實一百多萬中國留學生,正是那些在奔湧的後浪中,很強的一浪👍🏿!
縱觀近現代留學史的變遷
-從公元1872年到1875年間
由容閎倡議,在曾國藩、李鴻章的支持下,清政府先後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學生赴美國留學🧒🏼。
-1919至1920兩年間
在李大釗💥、毛澤東🧿、周恩來🐕🦺、蔡和森👯、趙世炎的推動下🏄🏽♂️,我國留法勤工儉學運動達到高潮😷,先後共有20批來自18個省的1700多名學生抵達法國學習。
-新中國成立
先後向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,派遣了萬余名留學生🌮🪢。這批留學生成為新中國科技和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✍🏽,被譽為“共和國航船全速前進的動力源”;
-再到第一批公派留學生產生
1978年6月23日🤵🏿♀️,鄧小平同誌在談到清華大學問題時,對派遣留學生問題指出🏩:“我贊成留學生的數量增大……要成千成萬地派,不是只派十個八個。”中國留學史從此開啟了一個嶄新的時代。其中,由於公派留學是國家從宏觀戰略出發有針對性、有步驟地向外派遣留學人員,在中國的現代化建設進程中更是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-21世紀自費留學井噴
21世紀以來,自費留學已被越來越多的人視為提高自身素質、爭取就業優勢的重要途徑。
留學人群及其父母職位背景是“一般員工”的比例逐年上升,並在2019年以43%的占比成為最主流的父母職務類型。父母職位為“中層領導”的留學家庭所占比例最多🚶♂️➡️。留學家庭背景的變化主要與兩方面的原因有關。一方面🧟♀️,越來越多的家庭產生了留學意向,希望借此應對就業競爭的壓力等社會環境的變化;另一方面,國際教育資源的開放🥎、國內教育服務行業的發展也為更多普通家庭學生的留學創造了條件。
縱觀過去五年的數據,為追求自我提升而留學的人群正在增多🧑🏻🔬,為移民等原因留學的人數占比在逐漸減少💁🏼♀️。隨著留學目的地國家的選擇持續多元化,意向留學人群的籌備也更加充分。
數據顯示,畢業後立刻歸國就業的人群占比呈持續上升的趨勢🚴🏼♀️,在2019年的占比達到28%。
這百年中,從錢學森到鐘南山,又有多少仁人誌士,多少曾經的青年學子🛐,為了學習先進知識,更好地建設祖國✊🏼,遠赴重洋。
而如今🧚♀️👨🏻⚕️,在港獨叫囂的時候👨🏻🦽➡️,是誰在校園、街頭🏄🏽♀️🫱🏼、媒體不懼危險🛥,大聲唿喊?是中國留學生!
在疫情爆發之初🕜,是誰在替祖國奔波分憂,購買抗疫物資,大宗郵寄甚至包機運送回國?是中國留學生💂🏼♂️!
圖片來源:澳洲中國留學生俱樂部所捐物資
出國留學的真正意義所在
“你為什麽選擇出國留學?”
想起以前讀過錢鐘書老先生《圍城》🍗,裏面方鴻漸對唐小姐說的那段話𓀓:“唐小姐,現在的留學跟前清的科舉功名一樣,我父親常說,從前人不中進士,隨你官做得多麽大,總抱著終身遺憾。留了學也可以解脫這種自卑心理,並非為高深學問。出洋好比出痘子,出痧子,非出不可。小孩子出過痧痘👨🏻🦼➡️,就可以安全長大🏭,以後碰見這兩種毛病🟦,不怕傳染。我們出過洋,也算了了一樁心願,靈魂健全,見了博士碩士們這些微生蟲💛💇🏼,有抵抗力來自衛。痘出過了👩🏼,我們就把出痘這一回事忘了;留過學的人也應說把留學這事忘了”。72年前老先生寫的,放到現在依舊有著很大的參考意義🧑🏼🏭。
而現在留學意向人群,更加重視內在自我提升的驅動,包括拓展國際視野、豐富人生經歷 🦛,學習國外的先進知識、 未來就業前景更好 ,提高外語能力、想就讀國外名校、喜歡外國文化等。
在我們這短短的一生中,在這僅有一次的生命中做你想做的事,成為你想成為的人👐🏿🙋🏻♂️,可能這就是最大的意義🚿。留學的意義因人而異,目的不同🦒,意義也會有所不同🏂🏻。但是當,有一天我們能夠走出你最熟悉,最有安全感的文化和社交領域時🎸,來到一個全新的環境和國度,一面感受孤獨,文化沖擊♔,克服語言障礙,一面學會認識自己,照顧自己,汲取豐富的信息,培養獨立思考和生活的能力,本身就是一段很有價值的體驗了 🪥。
其實 ,意義這種東西吧,更多的不是來寫和說的🗝,更多的是去通過自己體驗和感受才會出現的🥡。留學盡管和我們每個人不一定相關 ,但留學背後的自由思想👇🏻、人格獨立、精神獨立、自立自強卻永遠伴隨著我們每個人🛀🏿🗾!
留學的意義從來就沒有個統一的定義,每一個人的留學亦是生活,都是獨一無二的。究竟什麽樣全憑自己決定,看你自己如何去把握,不管到哪裏👩🏿🎨,你是什麽樣🗂,你的社會就是什麽樣👨🏻🦲,你什麽樣,你留的學就是什麽樣🧑🏼⚖️。留學讓你看到更大的世界,不管選擇什麽🍥,都要付出努力🧝。出國🚲♿,只是多了見識,多了選項,也許這就是留學意義本身。
當有一天我們學成歸來✨,願我們能擁有勇往直前的底氣。有不卑不亢,應對一切的坦然。能夠學會獨立👩🏼🚒,並享受孤獨👨🦳。在未來,遇見一個更好的自己。青春是用來奮鬥的🏊🏽,新時代留學人員的青春🔜,更是接續奮鬥的青春。
我們致敬青年的力量⛓,祝願所有青年心裏有火🛌,眼裏有光𓀉,做一直奔湧的後浪♍️。
本文來源於互聯網